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58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

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

酒神葡萄绿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讲述主角诸葛小小林红萍的爱恨纠葛,作者“酒神葡萄绿”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她16岁的华国普通女生,为救小女孩,自己被车撞晕过去。谁知,这一撞,直接撞进了异世界。她误入了一个六岁小女孩的身体,可平静的生活没到半年,就有一支半兽人军队来占领了她们小镇,对人类举起屠刀。在她差点被打死的时候,路过的一个高级文明系统检测到她不属于这个世界,当即就签订契约把她捞回了家。在又穷又乱,没娱乐没美食的世界活了三年,再回到自己的世界她很是满足。她回到高二暑假,距离高考仅剩一年。于是,她决定做个学习主播。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现代的日常竟然被直播给了古人们.........

主角:诸葛小小林红萍   更新:2024-08-16 18: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诸葛小小林红萍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由网络作家“酒神葡萄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讲述主角诸葛小小林红萍的爱恨纠葛,作者“酒神葡萄绿”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她16岁的华国普通女生,为救小女孩,自己被车撞晕过去。谁知,这一撞,直接撞进了异世界。她误入了一个六岁小女孩的身体,可平静的生活没到半年,就有一支半兽人军队来占领了她们小镇,对人类举起屠刀。在她差点被打死的时候,路过的一个高级文明系统检测到她不属于这个世界,当即就签订契约把她捞回了家。在又穷又乱,没娱乐没美食的世界活了三年,再回到自己的世界她很是满足。她回到高二暑假,距离高考仅剩一年。于是,她决定做个学习主播。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现代的日常竟然被直播给了古人们.........

《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精彩片段


而物质条件不好,还会吃鼠的秦汉人纷纷脸色难看,不管是什么鼠,总之把鼠从菜单上划走。

阴阳家和道家学子对着生态平衡二字若有所思,医者们则是对病的传播途径和源头恍然大悟。

有时候发生瘟疫,一座村、一座城就那么没了,他们也不知道瘟疫源头到底是什么。世道不好的时候,本来人口就不流通还封了城,疫病也会传染过去,现在想想,人可能没事,都是这些动物带过去的。

[“比如埃博拉病毒,原本寄生于猩猩体内,后来转到人体。类似这样的寄生对象转移,会导致短时间内人群中出现大量新病菌,极有可能是有害的。”

黑色的猩猩家族出校,大猩猩带着可爱的小猩猩,看上去和谐有爱。

“1976年,非洲苏丹共和国一个小村庄村民集体病倒。患者最开始的症状跟感冒并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身体疲倦、喉咙痛、身体酸、体温较高。但是几天之内,病情就急转直下,人体平均温度超过38℃,上吐下泻,呼吸衰竭。除此之外,很多病人还出现内外出血,咳嗽吐血、上厕所便血,鼻孔、眼睛也会不停渗血,打针针孔的血也不停流淌。”

肤色黝黑的人躺在床上,虚弱无力还不停流血的模样十分骇人。

“持续几天的出血后,患者就死于失血过多和器官衰竭。苏丹共和国很快就死亡151人。一个月后,苏丹附近的扎伊尔(刚果金)也爆发几乎一样的病症,并迅速感染上百人。

由于不希望暴发并感染疾病的村庄和当地无辜的人们被社会排挤,医生以村庄附近的河流埃博拉命名了这个全新的丝状病毒。”

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生们聚集在简陋的村庄,和周围黑皮肤的病人形成鲜明对比。

“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性也极强,但是致死率更强,导致作为病毒寄生体的人来不及传染,就已经迈入死亡。”

长丝状病毒出现在画面里,没人想象得到就是这个小东西,造成了这么恐怖的影响。]

都顾不得怎么会有那么黑的人,看着天幕上流着血悲惨死去的外族人,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对埃博拉病毒的威力吓到不敢说话,看天上那个病毒形状和看恶鬼一样。

病毒固然可怖,但病人也是无辜。医生们发出叹息,为那个以河流命名,替无辜村民们挡去一劫的医生发出敬意。

幼时得过天花还熬过来的康熙也嘴唇颤抖,看着天上那些外族人,一颗心怦怦直跳。

哪怕是天花,也不是没有活过来的可能性,他的存在就是证明。但是那个埃博拉,高烧、腹泻、身体乏力、七窍流血……精通医理的康熙想想就知道,没有熬的可能,就是天幕说的,致死率比传染率还要高,得上了就只能几天时间里痛苦等死。

[穿着严严实实白色防护服的科学家拿起试管,小心翼翼地放下,旁边人及时记录数据。

“如果人类不能及时有效阻止新病菌,一旦他们进入体内,要么它们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消灭,要么它们击垮身体的免疫系统。”

三维线条构成的人体模型出现,骨骼内脏清晰可见。这些奇怪的病菌们进入人体,

“病菌将通过消耗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不断繁殖, 这将引起组织器官的损坏,也就是出现‘病变’症状。而当病菌完成扩增后,也将释放出来,继续传播给下一个个体。”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恐怖的红色病菌球逐渐增多,然后不停分裂增殖,越来越多。

“病菌不断扩增,直至彻底失控。”]

哪怕是不知道病菌细菌到底是什么东西,看着这些可怖的玩意儿越来越多,所有人也都感受到压力。

有孩子看着这些东西哇的一声就哭出来,母亲赶紧抱住孩子,一边捂住他的嘴,小声哄他。

所有的医生都目光灼热地看着三维模型图,对里面骨骼还有内脏器官、血管的分布欣喜若狂,不少原本没兴趣的也纷纷抢过学徒的笔,把他赶到一边,赶紧照着画下。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留给人类的,只有两条道路。”

无数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医生和科学家们都在一个房间里忙碌,他们桌面上摆放着无数试剂。

而另一个房间,一群穿白衣服的医生和穿西装的人围坐在办公桌上,开会讨论。]

“两条道路……灭了那些病菌,还是?”

早就被经历磨平了棱角的刘协也难得心跳如鼓,大睁眼睛看着天幕,对后人怎么消灭这些可怖的东西激动又好奇。

[“一是想办法彻底消灭这些有害病菌,比如研发特效药,至少将他们赶出人体、甚至人类的活动空间。”

高精尖的医疗生产制造设备出现,蓝色的透明药物被注入极小的玻璃瓶中。

“另一条路,则是人类主动调整自身,努力与这些病菌和谐共存,达成新的平衡。”

人体肠胃透视图出现。

“我们人类的肠胃中寄生了很多益生菌,或许在他们最初进入人体内时,也给人类造成了困扰,甚至灾难。现在却安静地在我们体内,增进人体健康。”]

看懂了的刘协做出总结:那些不该在人身上的东西,因为各种原因到了人身上,导致个人身体得了病,再进而传染给别人,就造成了大规模传染的瘟疫。

尽管十分好奇那些病毒特效药都是什么,怎么制作,医生们几乎瞬间分为两派。

一派医生认为,原本就不是人体的东西,来到了人体,才造成了人体内平衡被破坏,治这种自然应该是把它们灭掉,或者从人体内赶出去,让人体达到之前的平衡。

康熙就是这一派。

另一派站了后者,认为既然那东西已经到了人体里,只会继续存在,一代一代继续增多。为什么不能让它在体内安静下来,和肠子一样,老老实实的呢?

义妁又想起了养父死亡的画面。

她作为医生,尽管有些词她不能完全明白,但是天幕上放的画面很简单直白,她也能看的懂瘟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是怎么从那些病菌球变成让人闻风丧胆的疫病。

瘟疫中丧生的人,没有足够的大夫为他们救治,也没有充足的药材可以喝药,再加上疫病来势汹汹,就和那个埃博拉没传染就死人一样,更多的疫病是没来得及治,人就没了。

哪怕她养父也是大夫,不年轻的身体也让他在瘟疫中不堪一击。

清楚了瘟疫的本质,她也在脑子里反复思考,到底那种方式更好。是将那些外来病菌杀灭,还是应该让身体可以没有反抗的平安接纳?

那个被病毒击溃的人体免疫系统,又是什么?

病毒是击溃了它,才能在人体里那么肆意猖獗?

【《瘟疫的本质》视频结束,小小看见下面的推荐视频就是《中华与瘟疫的千年战争》,直接点了进去。】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天幕下的众人:很开心,但是那些什么《史诗中国》、《千年国医》、《文学史年表》……能不能后面都点一点啊。

[“中国可追溯的瘟疫历史约3500年。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时期,到公元1911的清朝末期,共2681年。”

黑色的背景,配着大大的文字,几句话就把瘟疫的历史说出。]

康熙的朝堂上,所有人都身子一抖,低下头不敢说话,清朝末期这四个字让大家无不惊骇。

就算知道天下没有万世永昌的朝代,他们也没想过能骤然听见大清没了的消息。

康熙手一抖,立刻从脑子里扒拉出春秋的时间开始计算。

[“信史记录的灾疫之年669年,平均灾难频度25%,即大概四年一次。”

《说文解字》:疫,民间疾也。

《素问·遗篇·刺法论》: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明史》:父子相食、骨肉相弃、千户灭门、十不存一。

“瘟疫,从古至今都不只是医学问题,还关系到国家政令、医事制度、法律规范、公共卫生、民间信仰等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

三国乱世的人对这句话无比认同。

瘟疫,确实不是治病救人的事,还关乎方方面面。张角的黄巾军怎么拉起来的,不就是分粮食和免费治病吗!

四个明朝的皇帝看着上面《明史》,不管之前是认不认真的,这时候都眉头紧皱。

只有当朝会为前朝修史书,有了《明史》,就说明他大明确实没了。再看看就他们被单列出来的史书,骇人听闻的记载,他们大明,一定经历了一场大疫。

康熙朝的人距离明末也才过去没有多久,对明末的惨状不少人都十分清楚。别的不提,就光是天花也让他们够怕的。

[“周朝时候,国家就在乡设立巫医,备有草药,用于防疫。

北魏永平三年,宣武帝设立医馆,官吏们负责每家每户的驱疫工作。

唐朝设病人坊,要求地方上医学人数必须达到当地人口一定比例。

宋代行‘驻泊医官’制度,中央安排轮差医官去地方服务,全国各地还设惠民药局,派驻医官、医生、医士。

我国最早的‘小汤山’医院建立于西汉元始二年,各郡国蝗旱并起,瘟疫流行,汉平帝下令建立公立临时疫病隔离医院”

一句句话说出,史书上的文字跟着浮现,让纸面上的历史也不只是黑白文字。]

曹丕:“这个北魏宣武帝?”是他们家的吗?

才贞观2年,忙的事情太多还没管医的太宗朝,李世民赶紧记下。病人坊这个不错,那个宋朝的也很好,但是重点是还得想办法解决医生和药材的问题。

还没有驻泊医官制度的宋初,赵匡胤点点头,抄了后人作业,制度直接用上。

[“‘隔离’,是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的一种针对疫情扩散的有效防控方式。

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了一批秦简,里面提到了要讲麻风病人送到‘疠迁所’。疠迁所,就是专门为瘟疫病人建立的隔离治疗场所。”

云梦秦简:城旦,鬼薪疠,何论?当迁疠迁所。]

认真听着这个的嬴政感觉到有哪里不对。

就算他大秦没办法千世万世地传承,但是后面的朝代就没有史书记载这些事情吗,怎么是靠出土秦简知道的?

这个出土,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东汉延熹五年,军中大疫,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军队传染病院‘庵庐’来安置流行病患者。”]

邓绥对着天幕认真抄作业的手一抖,到她这里为止,大汉都不存在延熹这个年号,所以,定是她往后的后人。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内侍赶紧帮她重新换了张纸,都是昨天蔡候一起呈上来的。

一想到以后,军中会出现疫病,她就赶紧定下心神,要好好记下这些东西。

[清代,为防止天花传播,政府会通过行政命令,将患者安置于一个地方统一隔离。

关于隔离,清代熊立品在《防疫全书》中提出四毋原则:毋进病人床榻,毋凭死者尸棺,毋食病家时菜,毋拾死人衣物。]

在山间采药的孙思邈对着四毋原则点头,对待疫病,就是要这么严防死守,不能有一点接触的机会。

从前大家都觉得是病气传人,现在看来,就是那些病菌都在病人周围了,不小心就会被它们当成新的宿主寄生。

[“如果疫情持续严重,中央政府就会安排官员巡视疫情,并施恩赐药。

两汉时,疫病流行,中央政府就会派中谒者或者使者,巡查疫疠流行状况并致药。

唐朝,唐文宗曾下诏命令地方大员亲自去疫区安抚民众,并送医送药,还要向他一一汇报。

宋代开始,政府还将疫病流行时的医官派遣与药物救济制度化,所有诊疗和药物发放通常都无偿进行。”]

刘彻在眨眨眼,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无偿进行,那个宋那么有钱?”

桑弘羊提醒道:“陛下,只是‘通常’。”都是后人根据史书翻出来的,里头水深着呢。

[“防疫工作进行的同时,为保证地方民生,西汉开始,对于疫区会赐钱发粮,减免徭役赋税。

宋代曾有赐河北灾民80岁以上或病重不能生产者,每人米一石,酒一斗的记载。同时,宋代还建立了社会保障机构,如安置无处可归病人的安济坊,收养鳏寡孤独之人的养居院,病逝者也有漏泽园帮忙安葬进公墓。”]

虽然现在还没开始干,但是不妨碍赵匡胤骄傲:没错,这么全面为百姓着想,就是他们大宋!

为八十岁老人送生活物资各朝各代都能理解,毕竟人到八十古来稀,活到这个岁数的是真的少,不说制度安排,有点脑子的地方官都会时不时慰问拜访,但是后面那些养老院什么的,连李世民听了都怀疑人生:到底哪来的那么多钱啊?

明朝皇帝们表示:这些东西我们也全都有好吗,要不你再多提一提。

[“对疫情的死者,由政府出资置棺下葬一直都是备受重视的传统。一是对逝者本身尊严的保全,二是对逝者家属心情的安慰,三是妥善处理尸体防止疫情扩散。

每次瘟疫的产生都会人心惶惶,社会动荡,一般政府也都会同步进行祈神禁巫的活动。祈神很好理解,政府主导向神明祈福;禁巫则是巫医分立后,倾向巫的人往往拒绝接受治疗并不受控制,这时就需要政府介入,控制巫术行为泛滥。”]

巫医还未分立的秦汉,医者和巫者们都脸色一变。

这么说来,那不就是代表巫术无用且碍事,所以禁巫,只选了医吗!

[“古代并未出现微生物学,所以古人无法了解瘟疫传播机理,但不等于他们不知道传播途径。”

以鼠疫为例,针对它而提出的:日常不可坐地,保持房间整洁,见死鼠需要摒弃并掩埋等应对方式,与后世研究的鼠疫昆虫叮咬传播与飞沫传播都能对应。]

平时不能坐地上,屋子要干净整洁,看见死老鼠赶紧丢了埋掉,所有人都心里默念这几句话,瘟疫的恐惧让他们心里牢记。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李泰擦了擦口水,眼睛在关上的冰箱门上依依不舍。

“哥,西瓜!”

右边冷藏区有一个那么大那么圆,红彤彤,漂亮的不得了的半个西瓜,西瓜!

想没想起来,你昨天欠我一个西瓜!

李承乾:……

只是说好问西瓜而已,你别乱说。

李泰不管,他的心神已经被主播家的那个神奇柜子吸引住了。

左边有大西瓜,大西红柿,还有一盒盒的不知道什么东西,一瓶瓶五颜六色像是酒的水。右边还有画着漂亮彩图的水饺、馄饨、汤圆,还有主播吃的牛肉饼和小笼包!

原来那是黑胡椒金丝牛肉饼,这名字一听就香的不行。李泰舌头顶了顶上颚,咽了咽口水。

和他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只是刘彻也被照骗吸引,十分好奇那些食物的味道。还有右边那些花花绿绿的罐子和水晶瓶,里面一定是酒!

那些酒到底是什么味道啊……

认真在听课的人都跟着思考,确实是天一冷食物就不容易坏,但是天热又没有这个神奇柜子的他们,又该如何呢?

【小小,又打开冰箱下的一个柜子,蹲下来指着放面粉和米,被夹子夹得严密的袋子道:“常温储存的话,一定要把食物放在避光又阴凉的地方。要阴凉干燥,绝对不能有光照,也不能潮湿。”

她关上门,想起他们落后的科技水平,补充道:“平时家里太热的话,也可以挖地窖,地底下温度会低很多。不过要注意潮湿和虫子老鼠什么的。”】

没有挖地窖经验地方的人眼前一亮:“对啊!地上热可以去地下啊!阿娘,我晚上也挖一个地窖!”

他老娘打了他一下:“没听主播说吗,还要干燥,不能有老鼠虫子。回去和你爹商量一下,挖个小的试试。”

许由叹口气,地窖适合长时间储存粮食,对他这种送进城里卖的小商贩也不太适用。

他双掌合十,对着天幕祈求道:“求求主播,再赐我一点储物之术吧!”

【小小翻了下厨房,拿起一瓶咸菜和一罐梅子介绍道:“还有腌制保存法,一般都是利用盐或者糖来保存食物。这瓶咸菜就是先晒出水分,再加盐加辣椒做好了密封。

我看一下……保质期一年,不过这只是最佳食用期,到时间了也不代表坏了。”

放下罐子,她继续介绍道:“这个梅子,有用盐和用糖腌的,也有直接风干晒干做成果干的,除了梅子,还有葡萄、李子、桃子这些,都可以做成果干,还有柿饼。

不只是果干,咸鱼、腊肉什么也都是盐腌的,还有各种什么干虾干贝,海带紫菜什么的都可以晒……”

打开柜子,小小拉出一些干海带和紫菜、虾仁之类的给他们看,系统镜头一个个拉进放大。】

这些东西,只要是家底厚点的,家里都见过,尤其是腊肉做比喻和那些果干什么的,他们也都吃过,就是好奇那些透明又不似水晶的罐子,还有那些亮亮的,一拿起来就嘎吱作响的袋子,都是什么东西。

完整又布着糖霜的大柿饼给不少人看的咽口水,还有咸菜罐子,那个颜色声音,是水晶还是还是琉璃?这么漂亮的罐子装咸菜……

太奢侈,太浪费了!

【小小又打开冰箱,拿出一罐黄桃罐头和什锦果酱。

“还可以做成罐头和果酱。就比如这个黄桃罐头,加冰糖煮了装好,自己家里做好也可以放十几天。或者把他们切了慢慢煮,就能把果糖煮出来,按口味自己加点糖做果酱,高糖环境也不容易腐坏。”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她把东西都放回去,又补了一句:“水果蔬菜里面的维生素很多,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做成罐头,在没什么新鲜果蔬的时候也更方便身体补充营养。有时候生病了也可以吃点水果罐头,给身体补充糖分。”】

是啊,这罐头和果酱也都是水果做的,少盐他们可以煮这个,不怎么甜也可以慢慢煮,总能煮出点糖来。

制糖业发达的宋、明、清,产糖区的商人眼前一亮,觉得做果酱和做罐头是个不错的方法。

虽然他们没办法像主播那样,一个小小的罐子倒着放都不流出来,但是可以一次性做一大罐甚至一大缸,到时候按斤称卖。

孩子们吸溜着口水,大人们思考这些自己能不能试试来做,大夫们却注意到了主播说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还有这个糖分,和白糖是一样东西吗?

花花绿绿的包装袋上都有食物的图画,李泰又开始幻想自己什么时候能跟主播联系上,想找她买吃食……

提问者许由大喜过望,放下担子就朝天磕头。

他家里也有桃树和李树,做罐头是没什么糖,但是果干、果酱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几个开着朝会的朝代,君王们也都听见了,不过除了做罐头和咸菜需要用到大量盐糖,一些人都在考虑要不要直接官营算了,其他方式他们都清楚管不到百姓。

也有人粗粗算了一下,两把菜腌了就会缩水,做成果酱那些也是如此,到就算这样,也总比东西摘了,吃不完又卖不掉浪费强。

朱元璋看着虾仁、干贝、海带、紫菜这些干货,心里有点疑惑。

这后世都产粮那么高,解决吃饭问题了,也有各种果蔬,为什么还要弄这些海货?看地图她也不是沿海人士……

哪怕不知道阶级为何物,他也迫切的想知道他认定的武侯后人到底是什么出身,为什么家里有这么多的好物,还有那些书,她要学的课……

那些欣赏过的诗词又浮现在自己眼前,“百万雄师”、“工农”、“风流人物”……

朱元璋握着笔的手抓紧,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这天幕到底是不是大明的机缘。

而比起他,康熙早就焦头烂额了。

那些反诗、主播诸葛的汉人身份,高悬于天的天幕,废太子……每一项都让他焦头烂额。

现在只能先赶紧培育出高产作物,先稳一稳局面,还要安抚不安分的南方。

已经光脚不怕穿鞋的胤礽就比他老子和弟弟们轻松多了,直接找宫人要冰糖和一些新鲜果子,他要煮水果罐头。

【小小把厨房东西都放回去放好,继续叫第三个幸运观众。】

汉朝小城里,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活蹦乱跳的孩子,想起小时候家里吃了放久东西没了的弟弟,对着天幕跪下来,一边磕头一边问:“神女,我弟弟就是吃坏了的东西人去了,有什么方法可以救他吗?”

她是激动到口不择言了,不然也不会说出的话是死去的弟弟还没有有救。

身体方面的事也是大家都会关心的,尤其信息不发达不流通的时候,不知多少人有和这位张琦一样的经历。

东西坏了就能不吃吗?

不吃就是饿死,吃了还会毒死,他们能怎么办呢。

【小小看完,也没管称呼的事,原本还轻松的脸色严肃下来:“请稍等我一下,这个问题很严重,我去问一下专业人士。”】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两个老人又是一阵嘘寒问暖,一听小小说她现在去不了学校补课,在自己补习,赶紧扶着她去书房。

她奶奶说去给把汤炖上,外婆也说她等下给小小炒两个菜再走,两个人把水果零食都在大书桌上放好,外婆看到杯子里有咖啡了也还拿了盒牛奶过来,保证小小伸手就能拿到,这才关上门她们自己去忙活了。】

天幕之下,看见这幕的人简直目瞪口呆,没见过还能有这种读书方式的,之前那黑乎乎放奶放糖的水也就算了,现在是西瓜、点心还有各种花花绿绿的零食都一袋袋子拿过来了,这也太宠了吧。

无论是清贫点的读书人或是家里富裕的,都觉得这样太不尊重知识了,他们无论是有钱没钱,在学堂私塾对上先生那可都是恭恭敬敬,哪有这样做学问的?

刘彻很羡慕,他觉得自己以前念书没有主播待遇好,能不能以后批奏折有这待遇啊?

沈括和苏轼只想快点继续。

【小小调整好坐姿,又重新把桌面配合零食理了一下,这才说:“抱歉,有点事情耽误了,我们继续下一位、第五位幸运观众请发言。”】

苏轼慢悠悠从椅子上站起来,也拱手行礼,问道:“敢问主播,那首《沁园春·长沙》绝妙好词,作者可其他诗词能介绍一二?”

【“《沁园春》作者啊……”这个问题勾起小小也想起他了。

从小就是听他的故事长大,看有他的电影,学他的诗词,家里书柜上还有他的文章。

她家乡下老家墙上贴着很多壁画,奶奶每年都会换一批,海报上的旧艺人每个都很好看,但不换的,是总有一张他的彩画和一群他们站在红红城墙上的画,永远贴在乡下老宅的大堂。

小小神情第一次这么自豪道:“这是我们教员的词,他写诗写词写文章都可好了,我从小到大都会背他的诗词,我找给你欣赏欣赏。”

她记得书架上就有选集,直接站起来打开柜子,果然就找到了,坐下来给大家分享。

这面墙的柜子都是小小自己爱看的书和他爸妈给买的课外书,底下还有从小到大的教科书呢,另一面墙都是他爸妈的专业书,好些还是他们大学毕业也要硬背回来的,舍不得丢。】

难得能跟着镜头近距离看看书架,大家都很期待,然后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字。知道收视率爆点在哪儿的系统还主动给定格了几秒。

三个名著的作者心一跳,也没想到自己的书会出现在上面,虽然有些人还没开始写,但名字在那儿呢,而且还有儿童版和精装版。精装版好理解,看那封皮和字就就知道一定是装帧顶好的,儿童版是什么情况?

有作者想想那些现代诗歌和文章,莫不是儿童版就把他们已经够白话的内容还弄得浅显易懂吗?

嬴政看着上面的《韩非子》有些心痒,他又不是没读过韩非的书,那才多少字啊,上面这书都有快两指厚,那纸多薄,写的字多小,他真的很好奇里面的内容。不过看到那本《吕氏春秋》时,他眼皮一跳。

李斯也和他陛下一样,首先就看到了最上面那个醒目的韩非子。他心一跳,去看别的,发现什么他的书都没有,他老师《荀子》的都有,诸子百家的其他名人也是有不少。

《老子》、《庄子》、《墨子》、《道德经》、《周易》、《孙子兵法》、《山海经》……有名人传记,有注释古书,都是现代爱古文化的家长喜欢让孩子看的,小小爸妈倒是不逼,但是家长会上别人家长说了他们就也跟着买了点放着。

诸子百家的人也不在乎她到底看没看,重要的是自己家的学说上榜最重要。看来看去,除了儒、墨、道、法、兵,连杂家都有,他们一些显学之外的门派是真没看到自己的书。

阴阳家的年轻人失望不已:“师兄,连《吕氏春秋》和《离骚》都有,怎么没有我们的‘阴阳说学’?”

两鬓斑白的长者平静道:“这么多的书呢,说不定我阴阳家邹子的学说在其他架子上摆着。”

刘彻把目光从最上面的百家学说挪开,都看过的东西他也不是那么好奇,也从第二排各种《三国演义》之类的东西上下滑,他更好奇那些花花绿绿,还有编号的好多册的小书是什么,还有《海底两万里》、《基督山伯爵》、《金银岛》之类的。

他真的好奇海底两万里都有什么,也很好奇谁家伯爵叫基督山,这名字忒怪了,还有金银岛,难不成岛上都是金银?

编撰《战国策》的人很欣喜若狂,没想到他们编撰的书还能出现在神女的书架上,被这么珍视地放在琉璃柜里。

同样,看见《唐诗三百首》的唐朝人也很高兴。

李世民欣慰道:“虽然不如最上面的百家学说装的好,但想来我大唐诗道大兴,这三百首,应当都是最好的。”

长孙无忌摸了摸胡子,悠悠道:“那上面的百家学说不甚好拿,未免太新,《唐诗三百首》一看就是随手翻阅的呢。”

大家一听,真的好有道理啊,最上面的《吕氏春秋》那些,可不是新的跟没动过一样吗,在看看咱们的唐诗,一看就是被神女多翻的!

除了一本宋词,宋的人也没看见有他们谁的文集和其他书,一时之间都很失望。

有些人也安慰自己说不定有词收录其中呢,上面诸子百家的先秦贤人有书自有其道理,自己哪里比得过人家;也有些人气愤不已,觉得孔孟之书都没上见到,居然有荀子的,简直是不伦不类!

宋以前念书的都是贵族、世家子弟,什么学派都会有途径了解其他学说的内容;宋时科举内容也还进士科和其他科的,学风也还开放,大家看书都挺多,也不是完全只看儒家学说的内容;而后面的明清,考试定了形制,普通人家的学子是真的除了考试以外的书都没见过,只有帮人抄书的时候能看到一些,这时候见了那些先秦名人,一个个都瞪大眼睛,恨不得钻进去把书看看。

去年也在南京办过科举,但还没有规定科举内容的朱元璋仔细看,抓紧时间把上面的书名看完了,也没有看见一本《尚书》《春秋》之类的书,理学的书更是什么都没看见。

他觉得他也要把主播那些听过没看过的书找出来翻一翻了。

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下,小小翻开他的诗词集。

有人读到第一句“钟山风雨起苍黄”时就觉得不对,看完了整首诗,这才发现这位作者可不只是文人。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刘彻虽然不想背刺祖宗,但也觉得这人写的真好,内容好,诗更好。作为一个文采还不错的皇帝,他承认这诗比赋念起来上口,定好的字数格律想写好难度也更高。他蠢蠢欲动,也想写几首这种律诗了。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豪迈气象倒和我父亲有几分相似。”曹丕和曹植两个高才青年不约而同想到,看到后面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就更是欢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苏轼仿佛念了几遍,年迈的身躯叹口气,庆幸自己问主播要了诗人的其他诗词,也遗憾不能和诗人见上一面。

“换了人间,到底是换了什么人间?”这放到宋朝人写,毫无疑问算是反诗,但苏轼把诗人这么多诗看下来,不觉得诗人是和黄巢一类的人。雄心抱负有、辽阔豪迈有,孤独寂寥也有,但那自信昂扬的气魄,绝不是什么反贼能有的。

‘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少年意气,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宏伟抱负,

对词颇有一番自己见地的李清照觉得作者比起词人,还是诗人更多一些,辽阔的诗意比苏轼还要好些。不过那首《卜算子-咏梅》着实写的不错,《采桑子·重阳》也很好……

大家都觉得诗人都写的很好,不过也有人看到后面一首生气。

觉得自己肯定就是秦皇的嬴政和不知道汉武谁但维护子孙的刘彻:哪里就文采输了,要相信国家最高级的宫廷教育好吗!

不知道太宗也维护子孙的李世民和给他上号的儿子李治:我们大唐皇帝/我阿耶那里就不懂离骚了,他们世家子弟念书都绕不开屈子好吗!

绝对自己是宋太祖赵匡胤:我也不是很想自己这种地方被放着和太宗皇帝比……

朱元璋冷哼一声,确实只识弯弓射大雕,不过成吉思汗也配称一代天骄?

再继续看,记性好的早就看出点门道了。

李世民回想了这些诗词的名称,还有里面的内容,觉得诗人定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

百万雄师、战地黄花,战士指南粤,远征红军、雪里行军……

他叹气一声:“想必诗人家国,定然也是乱世吧,希望以他之能,重整山河,不要叫黎明百姓受苦了……”

有人也注意到了这些乱象,不过他角度比较清奇。

“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这张辉瓒是谁啊,这也太惨了吧,进了这么好的一首词里,这不是人尽皆知他做俘虏了?”才登基还没有遭到文官大臣们毒打的朱厚照摸摸下巴,觉得这种把人活捉了再把名字写进诗词里真是绝妙操作。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朱元璋默念着这首七律,第一想法是写的真好,第二是原来那个袁先生的文章诗句取自这里,而后再看诗文,左看右看都不得劲。

他知道这首诗写的极好,让他想起了做红巾军时和弟兄们抗元的日子,只是看来看去,已经是皇帝的他却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尤其是那个‘敢叫日月换新天’,还有前面‘占领南京’的标题,让他不由再想,莫不是他明以后的朝廷?

清朝人也和他一样的想法,想是不是汉人又整军起来打他们了,不然怎么来的那么多人军队。

文字狱虽然没孙子搞得厉害,但也很在意这个事情的康熙是差点一口提不上来,完全没想到东坡先生点个诗人,结果写的都是反诗!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可算是戳了不少人他们行军会有行商等人员在里面,但就和船只上不会有女人一样,军队里也不会有女人,现在那首诗居然是还是在夸女兵?真是不知所谓!

一些人对这首诗开始痛骂,也有人看着这首诗眼睛都亮了几分。她们看到的不是女人去当兵的不应该,而是光明正大,不以狎昵眼光把女子写进诗里的姿态。

“中华儿女”,都是这片土地的人,不分男女,她们都有自己的志向。

想起自己姐姐的李世民又是叹一口气,想必他阿姐,定然看了这首诗也要夸赞一二……

武则天笑了,是啊,可不就是‘不爱红妆’吗。她自己登基后也是穿方便的男装处理政务,以往满头珠翠都撤下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看看奏章呢。

(他的文章太多了,单拿一首都写不完,以后会再挑几首出来做网课语文解析的。《七律·忆重庆谈判》、还有《西江月·秋收起义》想了想还是没放,都能写一章,以后等小小被某些越来越多的弹幕恶心到了可以再来讲,欢迎诗词达人来段评补充诗句。

然后感激看我文章还评论的小伙伴,让我不是单机写作。第一次写原创,还是历史题材,应该日更,有不对的欢迎大家捉虫。

以及主角的态度立场很坚定的哦,就算是古人,除了她祖上诸葛亮(是的,毕竟是姓诸葛嘛,虽然肯定不是直系,但也叫祖宗的)或者杜甫那种公认有才华为国为民的人,还有李白苏轼这种顶流文人,她看其他人都是“哦,就是你啊”这种态度,超级讨厌宋、清很合理,对明也不见得多喜欢,)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场诗词赏析,不懂诗词的普通人看了只觉得写的很好,可懂诗词的人越到后面越是如坐针毡,主播书上那一个个的小字,比什么反书和文章都要来的猛烈。

只能庆幸诗词选集里的作品不多,主播翻一翻就结束,让他们不用看得冒冷汗。

【小小把书放回去,开始继续摇号。

“第七位幸运观众,到你啦。”】

第七位幸运观众沈括从桌子上起来,同样的对着天空行礼道:“求问主播,为何书上的字仿佛缺了不少。”

沈括想问的很多,比如主播是不是他们的后世人,想问毕昇的记载是否从他的《梦溪笔谈》得知,还想问主播面前那方屏幕上转动的星河,但想了想,还是那些以后都有机会,还是问这个文字的事吧。

【“缺了什么的字啊?”小小恍然大悟,毕竟小世界或许能文字相通,但是他们搞不好是写繁体的,看简体字当然会觉得缺胳膊少腿的。

“不是缺什么哦,只是这个是简体字而已,我们一般都用这个。”

她就拿自己的名字为例,写了简体的‘诸葛小小’和繁体的‘諸葛小小’,解释道:“就比如这个‘诸’我们现在简体字是这种写法,那种的就是繁体字。而且简化我们也不是每个字都简化的,是有选择地。”

她记得家里是有《中国文字史》,又跑到旁边的书架上去找。】

镜头跟着她转动,期待能见到不一样书的人,这次也赶紧睁大眼睛。

看着满排《世界文明史》《中国哲学史》这些书,他们都觉得肯定是宝藏,但是怎么看来看去都没什么正经史书和儒家经义呢?

还有,德国是那个国,黑格尔、歌德……这都是什么名字,怎么这么古怪!

【小小抱着《中国文字史》坐好,坐好开始翻页,一边翻一边讲。

“文字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我们这里,文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很早的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再到后来铸造在鼎这些青铜器上的金文,后面还有战国时期的七国文字,接着是秦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然后我们国家为了加强知识的学习交流与推广,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

秦小篆的出现让嬴政和负责统一它的李斯都很满意,因为神女完全没有说这是不应该做的。

隶书也受到皇帝重视的程渺热泪盈眶,因为他看见了隶书那页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虽然被采纳的实际出入和上面的有点区别,但是没关系,这隶书,大家都知道是他辛苦整理的了!

李世民在想‘加强知识的学习交流与推广’的这个‘推广’,是怎么个推广法。能让农学家都能分那么多类型,又那么多的细致事情要做,这需要识字的人可不是小数……

【“感兴趣的人也会去学其他文字,学书法的朋友还是更喜欢写繁体字的,还有刻印章,基本上都是刻小篆。”

解释一下并不完全就没人学繁体字后,小小加快了速度。

“好了,就是这样的,现在欢迎第八号幸运观众。”】

四个明朝的人都紧紧盯着天上,看他们的子孙/陛下/先帝会问什么问题,清朝人也紧紧看着天上,看着过去汉人皇帝要问什么。

而朱厚照则是突然精神,终于排到队的他迫不及待就问了一长串问题。

“主播,你面前的能找文献放画面的东西是什么呀,还有你的姓名真的都很少见啊,有什么典故吗?”

朱元璋:别人问的不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就是诗词文字,怎么到你就开始问这个了?

朱棣:行吧,我也很好奇主播那个到底是什么。

朱厚熜:嗯,一连问两个问题,是我那个聪明又缺心眼堂哥问的没错了。

【“我这个找资料的东西吗?”

系统承诺过直播多少东西其他时空都不会对她的世界造成影响,小小也就不怕说了。

“这个是电脑,不过我刚刚给你找资料放视频的是显示器,顾名思义,就是显示文字图像的。下面这个是运行的主机,这个会发光我还一直敲字的是键盘,小的那个是鼠标,这些东西组合到一起才是完整的电脑。”】

朱厚照:是看完全了,也知道它们都叫什么了,不过主播,真的还是不懂啊,怎么你一敲字它就能出现你想要的东西的?

【好在小小也知道他是到底想问什么,继续道:“我能用它来查东西,给你们放资料,那是因为有网络在。这个网不是蛛网,也不是打渔的网,是科学的互联网。”

她又指了指主机后面的白色网线:“就是这个了,连通千家万户的网线,靠它可以不出门也能知道全世界都发生什么。不过现在也无线网了,大家手机现在都是用那个更多。我现在拔掉它,你们就能看见我不能找资料。”

白色的网线断掉,她在挪动鼠标点页面都是一片空白。

“没了网线,查资料什么就都没有了,不过电脑上存下来的歌曲文件什么的都还能打开。”】

好神奇的网,想要!——基本上是看懂没看懂这个东西,所有人的共同想法。

嬴政目光灼灼:“网络、互联网、此网,可以网罗天下!”

刘备也倒吸一口凉气,搞不懂这个网的原理,但是搞清楚了它能有多大能量。

想要什么都能查到,本身就是神器了,更别说它还能连同千户万户。那样快的传递信息能力,一个政令下去,边境的士兵都能知道他的命令。

神女,能卖吗,他真的很想要!

而李世民想的,是主播身后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能让她们随意接通这互联网,想知道什么都能随便查,这也太……

大气?大胆?

想了很多的词,最终他也没法有个贴切的形容词。

朱元璋作为主播使用电脑查资料的受益方,也很想要这个互联网和电脑,觉得这是神器,但既然是神器,就应该珍贵的放起来,怎么能让主播就和书、吃的一起堆着呢?而且连同千家万户……

他又想起那位诗人的诗词,想起被占领的南京,愈发想看看史书了。连文字发展的都有专门的史书记载,他们明朝肯定也有!

【小小介绍完电脑,开始给这个机灵鬼弹幕介绍自己的名字。

“诸葛小小这个名字还好吧,没什么典故。小小就是我生的时候小小一个,我爸妈觉得很可爱,就这么叫了。至于诸葛……嗯,这个姓氏比起张、王、赵这些大姓是人少了点,不过确实很有名,从小到大是个人知道我全名,就会问我祖先是不是诸葛亮,哈哈哈哈!”】

嬴政:诸葛这个姓有什么有名气的?

刘彻:诸葛亮是谁?

白帝城里的诸葛亮难得愣住:啊?什么?之前看你的姓氏只以为是巧合或者本家,结果你的意思是我后代?

刘备来神了:“孔明,这上面是你的后人!?”能不能让她卖电脑啊!

诸葛亮无奈道:“陛下,主播只是随口一提,没说就是我的后人。”

李严说道:“即使不是后代,想来也应该有点关系,而且听其之意,孔明你的名气似乎很大。”

确实是很大,知道诸葛亮的后面朝代一个个都震惊了。

也很推崇武侯的李世民当即就说:“原来是武侯后裔,难怪如此神通,忧心天下!”

长孙无忌:大妹夫,你这夸太快了,她没说是啊。

就是好奇主播这个姓和武侯有联系的朱厚照眼睛一亮,为自己的聪明点赞!

明朝小说已经写完的罗某人心想,自己要不要给丞相再加点沟通神女后人的神通,不过都这样了,那汉不一统天下很难收场啊……

清朝,康熙开始思考要不要把三国的书和戏也给禁了。

和他一样想法的不在少数,原来神女是诸葛武侯后人,那难怪有如此通天彻地之能。

所以,七星续命灯和八阵图也是真的吗!

【“我小时候也问过我爸,但是我爸说不是,我还伤心好久呢。后来才知道,他小时候也激动的以为自己家祖先就是诸葛亮呢,知道不是后也很伤心。

哈哈,这大概是每个姓诸葛人的痛吧,这么好的姓氏,但不是诸葛亮的后人。毕竟诸葛亮算是我们国家很有名的人了,谁不喜欢他呢。”

想想自己小时候知道跟丞相没关系后的失落,小小都觉得那时候自己真的可爱。

她补充道:“虽然过年过节没法去祠堂给他上香,不过也还是能去武侯祠给他上香的,前两年我们全家去成都旅游的时候还去给他上香了呢。”】

诸葛亮: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总之谢谢你们厚爱。

刘备满脸欣慰,想来自己是没选错人,虽然托孤的话还没说完,不过下次再补上吧。

【小小端起咖啡又喝了一口:“我的名字就是这样了,除了姓氏没什么特别的。不过因为姓诸葛,大家都觉得我贼聪明,导致我不得不认真学习。毕竟不能让他们嘲笑姓诸葛的是笨蛋,给诸葛亮丢脸嘛。”】

秦汉人:学习认真不是应该的吗,所以这个姓氏到底是有多特别啊,那个诸葛亮居然有这么恐怖的影响力吗?

诸葛亮:别夸了别夸了,这种夸奖方式真的从未有过,很让人不知所措。

其他两国人:怎么就诸葛这个姓氏特别了,三国里又不是就他一个聪明人,谁家没几个谋士大臣了,别的姓氏是哪里不好吗?

后面朝代人:理解理解,确实不能给武侯丢脸。

【“好了好了,主播的姓氏就聊到这里,下一个,第九位幸运观众请发言。”】

刚宣布给武侯祠翻修一下的朱元璋紧盯屏幕,希望这个朱厚熜能稳重点,问点他们现在对国计民生有用的东西。

朱棣也希望这两个幸运小辈能别浪费机会。上一个……也行,那互联网确实神奇,下一个希望能还是问点用得上的。

认识这个堂弟的朱厚照也好奇这这是不是他时空的堂弟,已经派人去藩王领地问了,结果还要段时间。

而备受自家人和下一个朝代人关注的朱厚熜则是忍痛先放弃了求仙问道的问题,作为一个还算在努力干活的皇帝,问道:“求问主播,大旱大雨,粮食绝收,可有解决的法子?”

王爷当得好好的,来京城要操心一堆事,尤其是各种旱涝灾害,就不能正常下雨吗!

这个问题一问,能看见的人都立马瞪大眼睛。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对这个土地上是自然灾害就没有不关心的。

四个明朝的人都很满意,心想这问题问的真有水平。

康熙也觉得这问题问的真好,如果不是朱家人问的就更好了。不求仙缘,看样子是那个还励精图治的嘉靖皇帝,头更疼了。他提笔列出好几个问题,让人赶紧给送去咸安宫。

废太子上榜的影响可以放放,把朱家人的影响压下去再说。

【“大旱大雨,这是气象问题引起的自然现象,当然,对我们人来说是自然灾害。”

想想在西幻世界受过的毒打,小小也能理解这些人对天气的关心。又渴又饿又冷是其次,重要的是辛苦种下的粮食全没了,绝收,太绝望了。

她想了想,说道:“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不太懂,而且我们现在也会有洪涝和旱灾呢,而且解决方式也不一定适用你们。这样吧,我这个问题回头再仔细查查资料,整理好了再@你给你看。”】

原本听到主播说他们也有灾害,但是方法不适用的人刚灰心,又听见她说后面会整理好了资料再给,大家顿时心情雨过天晴。

本来以为被主播挂要在天下丢脸的朱厚熜顿时又有动力了,开始等着后面主播的资料。

其他人也是开心的,毕竟能蹭到别人点的资料,还是旱涝这种要命的东西,纯纯好事啊!

【“九号你的就先搁置,现在最后一位幸运观众。”】

往前都是的王朝看着这个奇怪长传的异族名字,好奇这到底是谁。

而康熙和他的大臣儿子们都是一颗心紧紧提起,为他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紧张着。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回想了一下疫情的风波,小小赶紧抬起头眨眨眼睛,止住眼中的酸涩。

“好了,那就下一位幸运观众吧。”】

下一位,五号,颜真定。

这少见的姓氏,让李世民立刻看向他的臣子:“颜卿,这可是你颜家子嗣?”

颜师古顶着同僚们好奇探究的眼神,施施然行了一礼:“陛下,确是我颜家子侄,不过今年不过六岁稚童,在临沂呢。”

其实是颜家旁支,他也是在族人信里看过一眼,都没见过,不过这种时候只要让大家知道是他们颜家人就好了。

李世民一盘算,孩子太小了,舟车劳顿召他过来路上出事怎么办,还是大点再说吧。

而初唐时空里,身边除了太子李承乾,就这颜家家族孩子上过榜,这点让颜师古收到了同僚们微妙的眼神。

他们不少人也都是世家大族出身,自认比太原李家门第都高。现在李家是皇室,上榜一个太子他们能接受,但是颜家哪里比他们强了,怎么就旁支都有人能被抽到。

不同时空,李治和武则天也纷纷问手下的颜家人,得出的信息是这位颜家小子从小不爱说话,没活过10岁就夭折了。

所以,应当是李承乾还在的那个时候,十岁都不到的颜家小儿郎。

而被唐朝人正期待的颜家小儿郎,则是扔下手里的笔,快速问了主播一道他刚刚看过,但是主播很快选了出来,他完全都没看明白的数学题。

“主播,为什么四面体ABCD中,设AB=1,直线AB与CD的距离为2,夹角为……四面体ABCD的体积会是……”

【小小才做过,当然记得这道题,翻出试卷,又拿出草稿纸,开始给好学的幸运观众验算讲解。】

期待幸运观众会问出什么东西的众人:……

除了懂数学爱数学的人爱狂欢,其他人都是苦涩微笑,完全听不懂呢。

医生们:我还是继续整理刚刚的资料吧。

君王大臣们:来,我们讨论一下来疫病了制度化应对方式。

本来期待着自己子侄能问些利国利民的东西,甚至有关家族的儒学大师颜师古:双眼逐渐呆滞。

世侄,世叔真的听不懂这些东西啊。

李世民轻咳一声,看着自己眼神发虚的儿子还有一堆大臣,夸赞道:“颜卿,颜家子侄才六岁,就能跟看的懂主播的题,真是后生可畏啊。”

其他人也纷纷开启夸夸模式。

不客气的说,他们都看那些题两眼一黑,颜家的孩子还能精准复述提问,确实很有天分。

【“就是这样了,让我们欢迎下一位幸运观众!”】

随着主播的声音终于从什么ABCD上移开,不爱数学的人纷纷松了一口气。

赶紧的,下一个来点有趣的吧。

六号幸运观众狄容只是个普通大唐人,家里也有十几亩地,闲时耕种,战时为兵。一开始看见这个名字,周围人也第一时间想起了他。

“狄容,看见你的名字了,这上面的幸运儿是你吗?”

狄容掐了掐自己,点点头,双眼都亮了起来。

“是我!”

周围人一惊,嫉妒有之,羡慕也有之。但平时他们和狄容关系都不错,惊讶过后也都纷纷祝贺他,还七嘴八舌给他提了不少建议,不过也都是凑个热闹玩一玩。

狄容今天听了很久,从之前那先神秘的星空,神乎其技的天文望远镜,到关乎每个人的瘟疫,他也有一桩一直藏在心底的旧事想问主播。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等数学题讲完,也轮到他了。狄容恭恭敬敬行礼问道:“求问主播,生下来的婴儿浑身发白是怎么一回事?”

他幼时是家里长姐带大,姐姐出嫁后曾经给婆家生过一个孩子,是个男孩,但是浑身发白,长了一个月后连身上那一点毛发都是白的。

生下这种怪胎,婆家当然不满,满月酒都没办,把那孩子给丢进山里了,阿姐哭着求他去找孩子,等他到的时候,只发现了被狼牙咬碎的襁褓。

后来,她阿姐在婆家被打骂,被接回娘家后也郁郁不已,把生下那个孩子又害他死了的罪全推到自己身上,上吊死的时候才18不到,狄容娘也大受打击。

周围人也都知道狄容家里的事情,一见他问这个,就知道他一直为姐姐的事情耿耿于怀,一时之间神情复杂。

而在家里晾晒菜干的狄容娘亲手一抖,对天幕上那些神奇的一切都没兴趣的母亲,第一次正经抬头看向天幕。

【孩子浑身发白?

一听见这个,小小就知道应该是白化病。

这个病症也是生物遗传的典型案例,她小学时候,校门旁边的小卖部就有一对白化病双胞胎,那时候她和其他人还以为她们是外国人呢,觉得好厉害,天天去那家小卖部贡献零花钱。

“是不是皮肤,头发、眉毛发白,甚至眼睛颜色都浅淡,而且父母正常,但是孩子特殊啊?”她仔细一问?】

狄容赶紧回道:“对,就是!”

他姐姐姐夫两人都很正常,两家人也是这个小城里知根知底的,以前也有姻亲,偏偏就那个孩子生下来样貌骇人,

【小小肯定道:“那就是白化病了。”】

狄容心里一跳:白化病,白、化、病,是病!他阿姐不是生了个怪物,那孩子只是病了!

狄容母亲看着天幕,流下眼泪。自从生出那个孩子,她女儿还有她都被娘家指责,女儿也被赶出来自缢了,连番的打击让她心神俱疲,连儿子也不怎么关注。

原来,那也是病吗?

没见过白化病的人不能想象什么病能让人全身发白,连孩子眉毛都是白的,这想想都觉得害怕。

见多识广的医生和产婆倒是有的一辈子能碰见一个,也想起了那些生下来就吓到家人,被认为是妖孽处理掉的孩子。比起其他当故事或者见闻听的人,他们知道这种事情对两个家庭的伤害有多大,听得更加认真。

【小小回忆了一下资料,解释道:“白化病在动物、植物、人类身上都会发生,比如一窝花色兔子也会生出白色眼睛的兔子,这种白兔子也会生下花兔子。除了白化还有黑化,黑猫黑豹就是猫的黑化现象。”

“我们普通人体内都产生黑色素,就是黑色素让我们的皮肤、头发、眼睛有颜色,也让我们看到其他的颜色。不同人产生的黑色素也不一样,所以有些人黑点,有些人白点。

而白化病人……他们不能产生黑色素,或者只会产生一点,因此有些白化病人皮肤或者头发上有一些斑点,也有一些人皮肤正常,但是眼睛黑色素较少,视力不太好。大多数皮肤、毛发、眼睛都是白色。”

小小在电脑上又找出一些白化病人的照片,国内国外都有。

“这种病也是属于遗传病行列,会在家族内部遗传,并且不会自愈,在所有肤色上的男女里都会携带遗传基因。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