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
渔阳县设立了第一个承善堂,招富商捐募,每日施粥。
景宁五年,渔阳县设免费学堂,县内适龄孩童皆可入学堂收养孤儿,授以农技工技医学等。
景宁六年,太子收复北境失地,圣上大喜,减赋税二成。
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爹率捕役及百姓一众营造灌溉渠时,府上突然差人传来喜讯。
我爹激动地连说了三声“好”。
嬷嬷笑道:“夫人等着大人回去为小姐取名。”
我爹望着稻田里一片金色,露出欣慰的笑意:“岁丰年稔,穰穰满家。”
“稔,苏稔,我儿便唤苏稔。”
2
景宁十年,县衙门口,当年脏乱的小乞儿已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那年他十三岁,我四岁。
我爹抱着我出来时,陆谨之提着一条还在挣扎的鱼站在石狮子旁。
我满眼欣喜地朝他招手:“谨之哥哥,你今天又钓到鱼了吗?阿稔最喜欢吃谨之哥哥做的鱼了。”
“嗯。”陆谨之摸了摸脖子,耳尖微红,轻轻应了一声。
“阿稔这只小馋猫。”
我爹腾出一只手刮了刮我的鼻尖,又拍了拍陆谨之的肩。
“还未恭喜谨之通过县试,今晚到府上用膳,你苏伯母正说道着要为你庆祝呢。”
陆谨之拱手行礼,正色道:“苏大人,谨之是来与你们告别的。”
我爹怔愣了一瞬,才试探道:“可是你那叔婶家……你莫怕,如若家中住不惯,搬来府上,阿稔可是天天念叨要找你。”
陆谨之刚欲开口,我爹一脸肃然,规劝道:“你如今最要紧的便是好好准备明年的府试。”
陆谨之郑重地行礼,目光热切诚恳。
“谨之自幼得苏大人救扶庇护,大人之恩,戴天覆地,谨之铭记在心。将来有机会谨之定报之。”
“谨之一直谨记大人教诲,读书求索,科举为官,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