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58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重生朱雄英,乐坏朱元璋朱雄英朱元璋小说

大明:重生朱雄英,乐坏朱元璋朱雄英朱元璋小说

大疯子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太孙冠礼完成了。莫说是蓝玉,就是朱元璋,高坐上当,被放着的脸上,其实也早已泪痕满面。自朱雄英死后,他常说:“吾大孙不及冠礼而逝,心之痛,无言矣!”他这辈子的遗憾有很多,自从当了皇帝后,第一个大遗憾就是八岁嫡长孙夭折,让他好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大孙夭折,发妻亡故,长子累死……这三大遗憾,让老朱痛不欲生,几度失去了活下来的勇气。好在,大孙回来了。往后余生,他这个本来该如李善长所言的独夫,似乎终于不再孤独了。想到这里,朱元璋擦去一脸泪痕,笑了。“老大,你看到了吗?你儿子,雄英,他加冠了,他成了咱大明的太孙……”老朱心里想着,可惜,这一幕朱标不能看到。“妹子……咱们大孙回来了,如你我所愿,他成了咱大明的储君……你能看到吗?你……咱想你了……...

主角:朱雄英朱元璋   更新:2024-11-18 14:5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重生朱雄英,乐坏朱元璋朱雄英朱元璋小说》,由网络作家“大疯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太孙冠礼完成了。莫说是蓝玉,就是朱元璋,高坐上当,被放着的脸上,其实也早已泪痕满面。自朱雄英死后,他常说:“吾大孙不及冠礼而逝,心之痛,无言矣!”他这辈子的遗憾有很多,自从当了皇帝后,第一个大遗憾就是八岁嫡长孙夭折,让他好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大孙夭折,发妻亡故,长子累死……这三大遗憾,让老朱痛不欲生,几度失去了活下来的勇气。好在,大孙回来了。往后余生,他这个本来该如李善长所言的独夫,似乎终于不再孤独了。想到这里,朱元璋擦去一脸泪痕,笑了。“老大,你看到了吗?你儿子,雄英,他加冠了,他成了咱大明的太孙……”老朱心里想着,可惜,这一幕朱标不能看到。“妹子……咱们大孙回来了,如你我所愿,他成了咱大明的储君……你能看到吗?你……咱想你了……...

《大明:重生朱雄英,乐坏朱元璋朱雄英朱元璋小说》精彩片段


太孙冠礼完成了。

莫说是蓝玉,就是朱元璋,高坐上当,被放着的脸上,其实也早已泪痕满面。

自朱雄英死后,他常说:“吾大孙不及冠礼而逝,心之痛,无言矣!”

他这辈子的遗憾有很多,自从当了皇帝后,第一个大遗憾就是八岁嫡长孙夭折,让他好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

大孙夭折,发妻亡故,长子累死……

这三大遗憾,让老朱痛不欲生,几度失去了活下来的勇气。

好在,大孙回来了。

往后余生,他这个本来该如李善长所言的独夫,似乎终于不再孤独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擦去一脸泪痕,笑了。

“老大,你看到了吗?你儿子,雄英,他加冠了,他成了咱大明的太孙……”

老朱心里想着,可惜,这一幕朱标不能看到。

“妹子……咱们大孙回来了,如你我所愿,他成了咱大明的储君……你能看到吗?你……咱想你了……”

……

赞礼官:“礼成……百官朝拜!”

“太孙千岁千千岁……”

朱雄英:“众卿,平身!”

百官起,朱元璋激动的看着朱雄英,眼看朱雄英如此气质,储君之势初具,朱元璋是真开心,恨不得现在就拉着朱雄英来坐皇位。

他已经失去过太多,而朱标这位优秀的大明继承人的离开,成了让老朱绝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反省过,后悔过。

如今大孙回来,他只有一个想法。

好好对待,不可再失!

这是老天爷可怜他老朱,给他的一个机会,他要把握。

哪怕让他现在把皇位给朱雄英,也在所不惜!

冠礼结束了!

朱雄英被老朱拉着去了武英殿。

满朝文武退朝。

走出奉天殿,蓝玉看着外面正好的阳光,舒服的呼了口气,说:

“好啊,真好……”

身后,常升也一脸傲娇的走出来,说:

“舅舅,这以后稳了!”

蓝玉是开心,那常升就真是傲娇了。

以前他爹在,他也曾当过纨绔子弟。后来爹死了,收敛点。

他姐姐太子妃常氏还在,他还是纨绔。可紧接着姐姐也死了,他再次收敛点。

但是还有兄长常茂在,他依旧嘚瑟。可后来他大哥也死在龙州,常升立马又收敛。

但是他姐夫太子还在,所以平时也有人撑腰。结果太子也死了。

这下常升彻底低调了,不敢得瑟了。

而现如今,朱雄英回来,成了太孙。

自己这外甥,又能继续给他当靠山了。

那股子傲娇劲儿立马又回来了。

嗯,他从来没想过他自己身份也不低,起码是个国公……

蓝玉看着常升这小傲娇的模样,故作淡定,笑骂道:

“不就是雄英当了太孙吗,瞧给你激动的,能不能学我?波澜不惊!”

常升扭头看着舅舅:“波澜不惊?谁?”

蓝玉:“我!”

常升:“你?”

“咋了?”蓝玉皱眉。

常升:“不可能,我之前还看到你哭鼻子了!”

蓝玉眼睛一瞪,一把推开常升:

“我劝你不要乱说啊,俺蓝玉什么时候哭鼻子了?”

常升:“是……是哭了啊?眼泪哗哗的……”

蓝玉脸色难看,沉默一会儿,说:

“风太大,沙子进眼睛了你懂不懂?”

常升:“大殿里哪有风?沙子?整个皇宫也没有啊?”

蓝玉咆哮:“俺说有就有……你滚……”

……

武英殿!

朱元璋看着头戴冠冕一身衮服的朱雄英,拍了拍他的肩头,无比欣慰和满意,说:

“好啊,好……咱大孙英武霸气,雄风初振!”

朱雄英苦笑道:“爷爷,你太能捧了吧……”

“嘿嘿嘿……”朱元璋尴尬的笑了笑。

“对了,咱有个事要告诉你。关于你怀疑,你母亲和你当年的死,都和吕氏有关系这件事……

咱让锦衣卫调查。但……时隔多年,当年都没能查出来,现在也几乎没有线索。”

朱雄英并不意外,这是古代,一没监控,二没化验手段和科学勘探,所以要查一些东西,其实挺不容易。

锦衣卫虽然厉害,但更多的是用来监视、抓捕、审讯。

你要说他们断案如神,那也不可能。

其实锦衣卫更多的也是屈打成招,他们手段残忍,因此而让人闻风丧胆。

并不是说他们就能够无所不能。

就说现代社会,有监控有科学破案的手段,许多案子照样无从下手。

何况是古代?这群锦衣卫再厉害,也是人。

何况吕氏和朱允炆都不是普通人,不可能对他们动刑。

所以这件事,几乎不可能再查清

“孙儿也知道,调查是不太现实的,不过没关系,以后有机会,孙儿会想办法从吕氏口中得知!”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犹豫一下,还是开口说:

“大孙啊……若是将来,你要对吕氏动手,就听爷爷一句劝,不要对允炆太……太绝,他毕竟是你弟弟。

若是你能确定当年的事有吕氏动手脚参与,如何处置吕氏,咱都无所谓。”

朱雄英点头:“好,孙儿答应爷爷!”

朱元璋呵呵笑了:

“另外,咱马上下一道圣旨,封朱允炆为郡王……咱大明郡王,都以郡县为名,你觉得封个什么王?”

朱雄英说:“封郡王,也有封地吧?”

“嗯,封地不如亲王,等朱允炆十八岁,就去封地就藩。”朱元璋解释。

朱雄英又问:“封哪儿都行?”

“哪儿都行,但……最好地方稍微大点,毕竟是太子一系……”朱元璋也怕朱雄英给朱允炆一个小地方。

朱雄英就想了想,突然一笑,说:

“就封东京王!”

“东京?”朱元璋说:

“大孙可是指开封?你五叔周王朱橚,就蕃于开封,让允炆也去,虽是郡王,但也不好吧?他又不是周王一脉……”

朱雄英道:“爷爷,不是开封,是另一个东京,具体呢我现在也不好解释,反正他还要三四年才就蕃,先封着吧。”

朱元璋听大孙都这么说了,也就没有再多废话,就点头:

“好,就封他东京王,封地你以后决定,先在京城指一个王府给他,让他母子搬出去。如今,东宫你为主。”

朱雄英还是没忍住笑了笑,封朱允炆去东京……他不是爱削藩?到时候看看他能不能把小岛国的天皇削了……


这一夜的朱元璋,真的没有睡。

他怕,怕睡着醒来后,他的大孙不见了。

他怕这是一场梦,怕醒来后一切都是假的。

所以他一直看着睡在床上的朱雄英。

他时不时掐一下自己的手,来提醒自己,床上躺着的,是真的朱雄英,这不是梦,不是假的!

如此这般,一直到了天亮。

朱元璋终于放心了,是真的,一切都是真的!

大孙回来了!

等到朱雄英醒来,朱元璋立马笑着开口:

“大孙醒了……”

“爷爷……”

朱雄英揉了揉眼睛,起床后说:

“爷爷真没睡啊?”

“没事,爷爷不困!”朱元璋笑着顶着两大黑眼圈说道。

朱雄英很感动,接着爷孙二人洗漱一番,朱元璋穿上龙袍,指着那赤色五爪龙纹衮龙袍,说:

“大孙穿上,跟咱上朝!”

这赤色衮龙袍,是太子、皇太孙、亲王、亲王世子,才可以穿的。

朱雄英本来就有资格,所以也是毫不犹豫穿上。

随即,他和朱元璋一起,走出了乾清宫,穿过谨身殿和华盖殿,到了奉天殿后。

此刻,满朝文武都已经到齐了,在奉天殿里面,等着上早朝!

朝堂之上,文武分两旁而立。

文官们意气风发,武将们则是低调许多。

因为在文官们之前,站着一个少年,正是十五岁的皇次孙朱允炆。

这个历史上大明的第二任皇帝,如今正等着要被册封为太孙!

可惜,他却不知道,自己担心的变故真的发生了!

他还以为自己的太孙之位,基本上稳了,所以在早朝上,站列于文官之前,意气风发,面带微笑,大有已经睥睨天下,要点指江山的气势。

而作为文官们的支持的对象,朱允炆站到了这个位置,自然也是让文官们非常开心。

开国初期武官压文官,而如今文官终于要崛起了!

故而,武官们的状态,就是要差一些了。

太子朱标的死,难过的不仅是朱元璋,还有这群以朱标为靠山的武勋。

而朱允炆的崛起也预示着,他不会善待武勋们,反而会联合文官们,打压武勋。

自然也就让这群武勋们实在高兴不起来了!

感受到了一些武勋们投来不善的目光,朱允炆偏过头,看了一眼。

不出意外,是嚣张跋扈的蓝玉蓝大将军,以及开国元勋常家的开国公常升!

蓝玉大将军是太子朱标原来的正妃常氏的舅舅,也是朱雄英的舅公,和朱允炆就没有任何关系。

朱标的死让蓝玉没了靠山,朱允炆上位也对蓝玉没有丝毫好处,反而让他处境更难。

他蓝玉对朱允炆做太孙不爽,是合理的!

常家老二常升就更合理了,因为他姐姐就是太子朱标正妃常氏,朱雄英是他外甥,朱允炆也和他没关系。

简单说,太子的正妃常氏背后就是武勋集团,大家都是亲戚。

而太子的继妃吕氏和这群武勋集团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常氏的儿子朱雄英,就是武勋集团眼里的宠儿,大家是自己人。

而吕氏的儿子朱允炆和武勋集团没有关系,他上位太孙,只会打压武勋集团,重用文官集团。

因此,武勋们对朱允炆不爽,尤以蓝玉、常升为首!

然而对于这一切不爽,朱允炆只是回以冷笑!

只要他成功当了太孙,这些人不爽又如何?能改变什么?

他早就想好了,这些人若是不服,若是难以掌控,就借朱元璋之手,将他们都杀了!

拿捏不住的人,死了就没威胁了。

想到这里,朱允炆嘴角噙着一丝微笑。

便在这时,那文官之中,太常寺卿黄子澄,就忍不住上前,对朱允炆说:

“皇孙殿下,臣先恭喜了……”

他是最先表示,要支持朱允炆的。

也是在文官里,和朱允炆走的最近的。

同时,他还是朱允炆的老师。

朱允炆能传出许多仁厚善良,孝顺爱读书的名声,还多亏了他!

而此刻的黄子澄也是敏锐的意识到了武勋们对朱允炆的不爽,以及蓝玉和常升对朱允炆的挑衅,故而才立马站出来,要给朱允炆立威!

朱允炆装傻:“黄先生恭喜我做什么?”

黄子澄一笑:“陛下先前多次与重臣商议,提出要立殿下为太孙。而昨日,又带殿下您去了孝陵祭拜……

今日更是传出口谕,让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来早朝。如此,是要宣布立殿下,为太孙了。故而,臣要恭喜!”

朱允炆忍着笑意,他心里也明白。

而黄子澄的话,也让蓝玉他们脸色更难看了。

要说这黄子澄,身为允炆党三傻之一,他能力或许有,但是不多。

可恶心人的手段,绝不容置疑!

一如此刻,一番话就是告诉武勋集团们。

你们不爽又如何?朱允炆太孙之位基本上是稳了,不服?忍着!!!

这既让朱允炆开心,又让武官们难受。

而朱允炆也是要装的,就说:

“黄先生,此等事不可乱说,皇爷爷圣心不可揣摩。”

这时候,一根筋的蓝玉就忍不住了。

“陛下圣心不可揣摩,这倒是。所以有些人,还是不要高兴太早,谁知道呢?”

此话一出,朱允炆脸色一沉,一群文官也不善的看向蓝玉。

蓝玉这人,战斗力一绝,情商却低的吓人!

他显然有些不管不顾起来了,就又说:

“若非皇长孙早夭,皇三孙又……哼,哪里轮得到某人?名不正言不顺!”

一旁的宋国公冯胜脸色一变,立马开口:

“蓝玉慎言……”

而文官之中,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也是一步踏出,指着蓝玉呵斥:

“大胆蓝玉,你简直猖狂,此等话也敢说出口?”

蓝玉是出了名的混不吝,天不怕地不怕的,向来不顾后果,就直言:

“我说的有问题?若是有问题,尔等就不该如被踩了尾巴似的,急什么?”

一群文官气急,说起来,蓝玉本没有讲错。

皇长孙朱雄英不死,皇三孙朱允熥不是太废,又怎么可能让朱允炆这个太子继妃吕氏生的庶子有机会?

而这样的一个身份攻击,也总算让朱允炆脸色阴沉下来了。

古时最重出身,皇家尤其。

而他朱允炆,出生的时候,母亲吕氏确实就是太子的侧妃,不是正妻,他也就是庶出。

尽管后来太子正妃常氏死了,他母亲吕氏被扶正,可也改变不了他一开始出生就是庶出的事实!

生来就带着的身份,是后来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

哪怕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他也改变不了他原来就是农民出身的事实,他也不敢不承认,更不敢去硬给自己祖上找个什么名门望族来碰瓷!

所以此刻,蓝玉这直言直语的一番话,触碰到了朱允炆最顾忌的逆鳞。

他回头盯着蓝玉,心中发誓,一旦上位,蓝玉必死!

而就在气氛压抑之时,朱元璋终于出来了。

而在朱元璋身边跟着的,是一个雄风勃发,英气逼人的少年!


朱允炆的脸色从未如此难看过。

只因为今天,原本以为是要听到让他做太孙的好消息。

结果却得知一个噩耗!

死了十年的朱雄英,其实没死,而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如今回来了……

这还得了?

这让朱允炆是怎么也接受不了的,他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这一步,结果突然冒出来一个朱雄英,岂不是一下子就让一切成空?

关键是,朱元璋对于这个朱雄英,那是无比确信,甚至不少官员也都不得不信了。

因为似乎那套说辞,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也并非不可相信。

各种迹象都证明,那确实就是朱雄英。

朝堂上,文武官员们各自心中想法不一。而朱元璋更是直接开口,说道:

“咱的大孙回来了,这点,毋庸置疑。这是喜事,天大的喜事!”

这句话,直接给这个事定性,文武官员们,之中就算是还有人心中怀疑,但此刻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开口:

“恭喜陛下,恭喜虞王殿下……”

莫说这朱雄英极有可能真是那个皇长孙,那怕他就是个普通人,可朱元璋要认定他就是长孙,那也得是!

如今的大明,都是朱元璋说了算。

他说的话,就是真理,就是天意!

他说这位是死而归来的朱雄英,那他就是。

而朱元璋见他们也都承认了这一点,脸上笑容更多。

朱雄英一如既往是面带微笑的。

朱允炆则是已经心如死灰。

朱雄英的出现,将他的太孙之梦,彻底粉碎。

可以说一下子让他从云端跌落至淤泥。

前一刻还在幻想着皇帝宣布他是太孙,好让那群不识相的武勋们闭上嘴。

可谁知,竟然是如此结局?

想到这里,他都痛心。

可偏偏,朱雄英突然开口了。

他站在大殿龙椅旁边,居高临下的看着朱允炆,就宛若质问一般开口:

“朱允炆,我问你呢,昨日于我陵墓外所言,可还记得?”

朱允炆身子一震,他抬头看了眼朱雄英,咽了口唾沫说:

“你……兄长所言……允炆不懂!”

朱雄英冷哼一声,他可不惯着,便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开口说:

“你说,我娘死了,你开心。我死了,你开心。父亲死了,你也开心……”

此话一出,朝堂所有人脸色俱是惊变!

尤其是朱元璋,眼睛都瞪大了。

他看向朱雄英道:

“大孙,有此事?”

“昨日我在陵墓里,爷爷来之前,就听到朱允炆在陵墓外……说了这些话。爷爷,孙儿不欺你!”

朱雄英看着朱元璋,说的很认真。

朱元璋点头:“咱大孙当然不会骗咱!”

而紧接着他就看向下方面色如死灰的朱允炆,呵斥:

“你可曾说过?”

“皇……皇爷爷,孙儿没有……没有……绝无此事啊……”

朱允炆吓傻了都,他没想到,朱雄英真是从陵墓里出来的。

不然,那番话,他怎么知道?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居然如此当众说出来。

关键他真是朱雄英的话,就没必要冤枉他朱允炆,所以这话可信度太高了。

而朱元璋更是对朱雄英无比信任,怒目盯着朱允炆就骂:

“混账东西,你还敢不认?”

朱允炆都杀了,好家伙你直接就信了朱雄英的,还问我干啥?

这辩解毫无作用啊。

他紧张的手都在颤抖,说:

“皇……皇爷爷,我……孙儿……我没说……”

反正不能认,朱允炆或许不聪明,但也绝不傻。

这等事要是认了,那后果非常严重。

说先太子妃常氏该死,就已经是大逆不道。

再说嫡长孙朱雄英也该死,便是朱元璋所不能忍。

而说朱标都死的好,那就不仅仅是大逆不道了。

那是不孝,不忠。

朱元璋是信朱雄英的话的,在他看来,现在的这个大孙,身上充满了神秘色彩。

死了十年,结果没死,去了仙境待了十年又回来了。

这是天选之人啊,老朱家的活神仙啊。

当然,不说这层神秘色彩,就单单好大孙这三个字,朱元璋就无条件信任朱雄英。

那可是他和马皇后一手在宫里亲自带大的啊,真正的亲孙子。

朱允炆?算个屁啊,太子朱标死之前,朱元璋都跟朱允炆不熟好吧?

实在是没得办法,朱元璋才捏着鼻子去接受朱允炆的。

现在大孙朱雄英回来了,你朱允炆算老几?

何况,大孙有必要冤枉你?图什么?

可朱允炆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呢,他还以为,朱元璋都要选他做太孙了,那他在地位上,能力上,以及在老朱的心里,那份量都高啊。

于是乎,他思索一下,就硬着头皮说:

“皇爷爷,一定是污蔑,大哥归来是好事。可是他必然是听说了,皇爷爷想立孙儿为太孙一事。

故而,心里急了,才出此言,污蔑孙儿……请皇爷爷圣心明辨……还孙儿公道……”

他以为这合理的倒打一耙是肯定有用的。

但是,他错了。

就在他这话说出来以后,不说一群武勋,就是不少文臣,都无语的看了眼朱允炆那自信过头的背影……

而朱元璋更是直接愣住。

他盯着下方的朱允炆,皱了皱眉头,就说:

“雄英回来了,你的太孙之位早没了,他为此还污蔑你?你想多了,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朱允炆:“??????”

真话往往就是这么扎心。

朱允炆不仅被扎心,脸上还火辣辣的疼!

如果地上有缝,他肯定钻……

直到此刻,朱允炆才意识到,他和朱雄英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一个本该死了十年的人,突然又回来了。

他这几个月潜心表现,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就因为这个人的回来,瞬间瓦解。

那个之前还语重心长栽培他的皇爷爷,此刻为了那个大孙,一次次扎自己的心……

朱允炆只觉得天都塌了!

再看朱雄英,一步步走下阶梯,来到了朱允炆面前,声音平静说:

“你说,我母亲该死,我该死,父亲也该死……这些你认为该死的,都死了……是老天爷在帮你,还是……”

朱允炆紧张的咽唾沫。

他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当不当太孙的问题了。

因为就凭朱雄英的这番话,那先太子妃常氏的死,和十年前朱雄英的死,乃至如今太子朱标的死,都得好好查查了。

或许朱标的死真的是恶疾突发,那先太子妃常氏、嫡长孙朱雄英的死,也真是意外?

太巧合的意外,或许就不是意外了……

朱元璋不是傻子,听出了朱雄英的意思,眼神也阴冷下来,说:

“大孙以为?”

“孙儿只是怀疑!”朱雄英回头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点头:“有大孙怀疑,就够了。此事,从头到尾,彻查!”


朱元璋:“?????”

“咱标儿你爹以前也是这么干……你这点倒是类你爹……”

……

朱雄英尴尬的笑了笑:“哪有……我就是纯粹心软了就……”

朱元璋哼哼两声道:“心软了?昨晚咱说要杀他全家……结果到头来被你弄的诛他三族,你这心软的有点血腥啊……”

朱雄英咳嗽一下:“爷爷这话说的,咱老朱家的人,不都这么腹黑么……”

“腹黑?”朱元璋疑惑。

“没啥没啥,嘿嘿嘿……”

朱雄英笑着扯开话题,说:

“爷爷我看到文渊阁有官员在看奏折了,这秘书团,开始应用了?”

朱元璋点头:“咱是太累了,就挑选好了人选,按照你的法子,让他们在文渊阁看奏章,给出应对策略。以十个奏折为一次,让太监给咱送来,咱再决策!”

“如此就轻松多了吧!”朱雄英笑了。

“嗯,是好多了,不过,有一部分奏折,咱也让人送你的文华殿去,由你来决策!”

朱雄英说:“好,孙儿不会让爷爷失望。”

“咱当然是相信咱大孙的,哈哈哈……”

……

接下来,朱雄英去了文华殿。

文华殿是之前太子朱标办公的地方,当朱雄英到文华殿时,一眼看去,朱标办公的侧殿,被收拾的干净整洁。

朱雄英走到桌子旁,上面放着许多纸笔,后面是一张地图。

上面标了三个地点。

秦地、晋地、燕地!

这是朱标死之前,操心迁都之事,去了这些地方,死前标记了这三个地方。

有人猜测,这是朱标暗示,他的死和秦、晋、燕三王有关!

甚至朱元璋也有怀疑,还刻意将三王留于京城暗中调查。

不过这在朱雄英看来,不可能,朱标大概率就是累死的。

因为秦晋燕三王,根本不敢害朱标!

收回思绪,朱雄英伸手抚摸着桌子,似乎隐约看到,那曾经无比忙碌的身影,为了国事天下事,累至体疾。

大明太子朱标,何其遗憾啊。

他若还在,一切一定一直会向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可惜,他死了!

诸王不安,皇孙争斗,一切都变了!

朱雄英缓缓坐下,坐在了曾经大明太子朱标的椅子上。

“父亲在这里累倒了,那我就在这里,重新站起来!”

他伸手拿着奏折,就开始看起来!

第一个奏折:

“臣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请奏,济南府长山县一带水患祸民,足有半月。致使民屋损坏上山所,数千百姓流离失所,无食无居……”

朱雄英皱眉看完,后面夹着文渊阁秘书团们看了后,给出的解决方案。

“着济南府开仓放粮,于长山县一带赈济灾民。朝廷户部拨银,下放州府衙门户房工房,联合修建灾民庇护所。

着济南府同知,大修水利,以绝水患,由山东承宣布政使衙门监督,不得有误!”

朱雄英点了点头,这个应对方法,是没毛病的。

于是他拿出一直红色毛笔,把解决之法抄录于奏折后面,大大的写了个“批”。

这就等于是给出解决方案,批红通过!

接着盖上他的太孙印,放在一旁继续看奏本。

处理好十个奏本,就挥挥手,候在一旁的太监李胖,立马把奏本拿去给朱元璋。

朱元璋再看过没问题,就盖上大印,交给六部执行!

如此这般,朱雄英也是看了一上午,奏折就全部看完了。

朱元璋到下午时,也就全部解决了。

这办事效率,比以前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

关键朱雄英和朱元璋都非常轻松,不需要太费脑子。

事儿都被十二个文渊阁秘书给看清楚给出了章程。


“朱允炆算什么?不足为虑!”

这话从朱雄英嘴里出来,风轻云淡。

这让朱元璋忍不住一笑:“我大孙气魄万千。”

朱雄英也笑了,没办法,没气魄不行啊,谁叫家里有个大明江山要继承呢。

其实,大明开国,朱元璋是能干的。

把大明这江山还算是治理的稳妥,虽然一些政策还是会遗留下不少的隐患,但总体上来说,前期问题不大。

一些隐患,也不是不能解决。

比如藩王政策,比如严官苛吏制度,比如科举的八股取士,还有弄出禁海令,重农抑商等等。

甚至废除丞相制也是有一定的隐患,当然,被朱雄英提出的放事不放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累皇帝于一身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历史有点熟悉的朱雄英,心里大致都有应对方法。

但是都不着急,不是朱元璋问,大可不必提出来。

反正这些问题,短时间内没问题,实在要解决,可以等朱雄英登皇位后,来当做自己的新政,进行推行!

啥好事儿现在都帮朱元璋做了,那自己当皇帝后干啥?

和朱元璋的谈话,到此结束,朱雄英的放事不放权,需要朱元璋去想想,交给谁来施行。

于是就对朱雄英说:

“大孙,咱先去处理事情,这块令牌给你,可随意进出宫。如今你回来了,肯定也想去见一些人,就去吧!”

听到这话,朱雄英自然是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这是让朱雄英去和淮西勋贵们走动走动。

这淮西勋贵毕竟是朱雄英以后要用的一批人,至于江南士族,倒是基本上都成了暗地里朱允炆一党的。

他朱元璋也担心朱雄英这个太孙位不稳当,虽然有自己撑腰,但朱雄英还是要展现自己的势力和手段。

其实朱元璋也挺无奈,他哪儿知道自己大孙还有归来的一天?

要是知道,这几个月就说啥也不会培养朱允炆了,也不会让朱允炆和那群文臣走那么近。

不过也无所谓,雄英自己能解决最好,解决不了……老朱就挥屠刀。

……

朱雄英拿着令牌,离开了武英殿。

“先去开平王府看看……”

开平王常遇春是他外祖父,人称常十万,开国功臣。

如今常遇春早就死了,也就外祖母常蓝氏这个开平王夫人还在。

她大儿子死了,二儿子常升为开国公。

而常蓝氏的弟弟蓝玉,自小跟着姐姐常蓝氏和姐夫常遇春,现在就算是大将军,爵位凉国公,但依旧是开平王府的人。

……

皇城内,锦衣卫銮舆司牵来一辆车驾,朱雄英坐上去,由负责仪仗和护卫的另一位开道,保护朱雄英的安全,就离开皇城,向着开平王府而去!

朱雄英的这一举动,自然也是备受关注。

应天府,京城里的一条街道,人群被分开。

车驾缓缓而行,朱雄英安静的坐在车架里,有锦衣卫护卫,大概率不必担心暗杀这种事发生。

如此,也就很快到了开平王府。

王府早就得到了消息,开平王夫人常蓝氏带着二儿子开国公常升,以及弟弟蓝玉,和一干子孙后人宗亲,都在这里等着!

皇长孙朱雄英十年后归来,这对大明来说都是大事。

何况是开平王一脉?

常老师虽然也五十岁了,此刻眼睛都红肿的。

她哭了许久,这位外孙,何尝不是她内心的痛?

她也不容易,二十年前,丈夫常遇春死了,小儿子常森夭折。

没多久大女儿常氏死了,紧接着大儿子常茂死了。

最疼爱也是唯一的外孙,朱雄英十年前也死了,几个月前,太子女婿也死了……

这个妇人何其痛心?

或许和朱元璋一样,常骂老天心狠。

但今日,朱雄英回来了。

常蓝氏看着从车架上下来的,回来后已经贵为太孙的朱雄英,一双老眼再次湿润了。

她甚至忘了礼仪,在所有人都跪下参拜太孙的时候,她双手颤抖着,想要去摸一下那走来的外孙,是否真实!

一旁,谨小慎微的二儿子常升就忍不住提醒:

“母亲……礼制……”

老人家这才反应过来,她是朱雄英的外祖母,但首先更是臣妇!

于是就要跪下,却被朱雄英一步上前扶着。

老人家摸到了朱雄英,眼泪再也忍不住落下。

是雄英,是活人。

十年了,但面容神似八岁时,那灵动的双眼,英气勃发的神态,不会错!

“外祖母,怎能让您跪!”

朱雄英看着老人红眼含泪,鼻子也是发酸。

朱雄英,好个让人羡慕的朱雄英。

天生的皇权继承者,皇家的宠儿,大明的嫡长孙,老朱家的心头肉,淮西勋贵的希望。

有这么多人宠他,爱他,重视他!

试问,如此之人,又岂止遭朱允炆嫉妒?分明就是遭天妒!

“太孙,臣妇是臣,若失了礼,该遭弹劾了……”

老妇人心情激动,但还是克制。

明朝初始,礼制不全,如今已经健全,礼制一事,若出差池,容易被弹劾是真。

到时候反而落了开平王府的名声。

“谁敢弹劾我外祖母?”朱雄英却是霸气开口。

常蓝氏惊讶,随即欣慰,说:

“太孙,请入府!”

“外祖母喊的生疏,就称雄英吧!”朱雄英不管礼仪,扶着老太太的胳膊,笑着往府里去。

老太太吃惊,心里也感动,外孙通人情,让人心里暖。

于是也就不再顾什么,说:

“雄英,你来开平王府,是陛下的意思?”

“是,但爷爷不提,我也该来看看外祖母,毕竟……十年了!”

老妇人差点又哭了,只道是:“外面风真大,沙子入眼……”

朱雄英岂能不知,自然是明白,这位老太太疼爱自己的心思,不比那位朱爷爷少啊。

这种感觉真好!

入了开平王府,老太太坐主位,朱雄英坐客位。

下方两边就是蓝玉、常升,和其他人!

此刻大家看朱雄英的表情,那都是激动。

能不激动嘛?太子朱标还在世时,太子是他们的靠山。

太子死了,朱允炆差点当了太孙,可朱允炆和他们没血缘关系。

否则朝堂上,蓝玉也不会看朱允炆那么不顺眼。

此刻,朱雄英回来了,那朱雄英,就是他们的靠山。

靠山回来了,靠山第一时间来走亲戚,这意味着什么?

关键,朱雄英还如此重感情,对常蓝氏这个外祖母很尊敬,这简直把常升和蓝玉都要感动哭了。

这时候常蓝氏也开口:

“蓝玉,常升,给太孙见礼!”

蓝玉听到姐姐的话,立马上前就跪:

“臣蓝玉……”

“舅公……”

朱雄英上前扶起来蓝玉,说:

“舅公不必如此,你我血脉相连,你又是长辈,何须如此。”

常升也要跪,也被朱雄英拉住:“二舅同理,我怎能受拜!”

这话让常升和蓝玉,这两个大汉都感动的双眼通红。

可常蓝氏却拉着朱雄英过来坐下,对常升和蓝玉说:

“跪!”

这两人受血脉压制,纵然是在战场上有赫赫威名,让敌人闻风丧胆。

可在常蓝氏面前,也是温顺有加。

于是乎噗通两声跪下。

常蓝氏又说:

“先是君臣,再是亲戚。雄英回来了,你二人知道该怎么办了?”

朱雄英暗自吃惊,老太太气场十足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